一、展會發展的歷史過程
(一) 古代時期
傳統貿易可追溯到古埃及、希臘文明和羅馬帝國時期。當時流動貿易商在市場、集市里與當地生產者交易。 羅馬人最初舉辦集市的地點是流動的,后來逐漸把地點固定下來,這樣就產生了一種“交易產業”。圣經的《舊約》(“以西結書”第27章)提到了一場在Zor城(現黎巴嫩)舉辦的交易活動。希律王(公元前37年—公元前4年)第一個設立了永久性的固定交易中心(3200平方米)。該中心位于Botana城,四周有圍墻環繞??脊艑W家發現的證據(主要是硬幣)顯示,參加者來自敘利亞、埃及、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和法國。 (二) 中世紀
“交易會(fair)”這一術語在中世紀才開始使用,它來自于拉丁文“feria”,是在修道院或教堂附近舉辦的一種宗教活動。目前德語中正在使用的單詞“Messe彌撒”也有同樣的意思。該詞源自拉丁文“Missa彌撒”,是一種宗教儀式,牧師念完最后一句話“去吧,聚會散了”后,宗教儀式結束,在教堂廣場舉行的交易活動開始。公元629年,法國國王達戈貝爾特一世在巴黎附近組織了第一屆此類展會“圣丹尼斯交易會",到公元710年,已經吸引了700多名商人。
第一屆既有現購自運商品,又有生產資料的交易會是公元1165年在德國舉辦的萊比錫交易會。 荷蘭烏特勒支市檔案館現存檔案顯示,公元1127年,Godebald主教為該市頒發了一張許可證,允許在城墻外舉辦交易會。當時該市每年舉辦四場交易會。 (三) 工業革命時期
始于18世紀的工業化進程要求新的銷售與分配渠道,從而影響了貿易交易。
18、19世紀,交易會由直接銷售產品演化成展示類型廣泛的商品:只展示更多類型商品的樣品。這種交易會被稱作樣品博覽會(該詞來源于德語"Mustermesse"),于德國萊比錫樣品博覽會首次使用。樣品博覽會提供了廣泛的投資機會和消費商品,直到20世紀中葉始終主宰著歐洲交易市場局面。
此外,19世紀末、20世紀初舉辦了大量具有全國性意義的展會,大多數都有一個特定主題,如:電氣、健康或機械工程,主要針對普通觀眾。
(四) 現在
二戰后,隨著經濟發展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化趨勢,涌現出大量的專業展會和更多的展覽場館。
盡管在20世紀出現了高速電子通信手段,作為臨時市場的交易會仍然是現有的最具活力的、高效的營銷手段之一。交易會集信息、交流和娛樂于一體,是唯一真正使人們在面對面的交流環境中全面利用自己五種感官的市場營銷媒介。
21世紀初,交易會的特點是展會數量持續不斷地增長:展會組織者在全球范圍內擴大活動領域,同時自己也投入到國際合作中去。
二、交易會與展覽會定義及類型
(一) 交易會與展覽會
對交易會與展覽會有很多的理解和定義,但以下是被人們廣泛認可的。
交易會是一種有具體時間、定期舉辦的市場活動。大量公司展示其一個或多個產業領域里的主要產品,主要根據樣品進行銷售。交易會主要面向貿易觀眾和商人。
展覽會是一種有具體時間、定期舉辦的市場活動。大量公司展示其一個或多個產業領域里的代表性產品,銷售產品或為了促進銷售而提供相應信息。展覽會的主要受眾群是普通民眾。
(二) 國際、國內、地區展會
UFI為如何定義展會的“國際性”制定以下標準:
作為國際性展會,直接參展的外商數量至少要達到總參展商數量的10%,或者相應地,外國觀眾數量必須占總參觀人數的5%以上。對于公眾性展會,這個比例應該以專業觀眾為基數進行統計。
非國際性展會可以劃分為國家級展會(即,觀眾超出了指定區域以外)或地區性展會(即,觀眾來自某一特定省或縣)。
(三) 展會類型
資本貨物展會展示機械設備以及制造業所需相關服務。
? 消費型展會展示為大眾和終端客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 專業展覽面向觀眾和商人,主題明確。
? 綜合展覽展示不止一個商業領域里的產品。
? 一般性展會展示生活各方面的產品。
? 公司展會只展示一家制造商、一家批發商或一家購買團體的產品或服務。
?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最近又出現了虛擬交易會,可以永久在線展示產品和服務,但是不會(將來也不會)取代傳統的實物交易。
三、展會產品
(一) 展覽場館或“硬件”
“硬件”指所有與展覽場館有關的東西,包括展廳和開放式空間。
展廳必須提供所有的必需的電、水、氣、通訊(電話、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互聯網),還必須提供清晰明確的數字告示系統。普遍公認的是,對于出展來說,一層展廳比多層展廳更為便捷。
餐館、停車場(參展商與觀眾分開)、衛生間和入口等基礎設施也是展覽場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小型會議在展覽會附近舉辦,相應的室內設施也被看作是硬件的一部分。
(二) 展會及相關服務或“軟件”
軟件指與展會自身相關的以及提供給參展商和觀眾的相關服務—展臺搭建、技術服務、貨運代理、餐飲服務、安保、保險、衛生、前臺接待、醫療等。
“軟件”還包括舉辦地城市提供的相關服務——旅館住宿、娛樂休閑、文化活動(博物館、劇院、歌劇、音樂會)、餐飲酒吧、商場等。
(三) 展會組織者類型
獨立展會組織者向展覽場館擁有者租借場地舉辦活動。
一些非盈利性組織或協會可能會與私人展覽公司聯合舉辦交易會。
在很多情況下,展覽場館擁有者同時也是展會組織者。通常,城市擁有展覽場館。
現在,經驗老道的傳統歐洲展覽公司開始攜手位于中東或亞太地區的外國展覽組織。例如,德國的展覽公司正在把他們的展會移植到這些地區??紤]到新展覽中心的建設,他們也會聯手合作(如上海與杜塞爾多夫/慕尼黑/漢諾威之間的合作)。
四、展會的市場功能
(一)基本功能
交易會或展覽會的基本功能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通過面對面交流,匯聚供需雙方,提供信息,展示技術趨勢和發展情況。
展會是實現交易目標的絕佳機會,因為它能最為有效地一下子面對整個營銷群體進行交易。
展會還能顯示經濟趨勢和市場趨勢,因為它反映了營銷過程、市場變化的類型和范圍,同時反映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展會不僅是一個營銷工具,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市場。
在越來越多地使用電子通訊、新媒體和互聯網的時代,作為提供個人接觸和面對面交流場所的交易會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二) 促進、投放與銷售
展會可以實現貿易基本目標,因為它提供了大量機會,使人們可以:
? 爭取新客戶,匯集高品質潛力客戶
? 款待已有的、忠實的客戶
更新與老客戶的聯系
? 向市場投放新產品與服務
? 展示推銷各種產品,推進服務
? 加快銷售過程,促進銷售
? 建立并提升公司及品牌形象
? 鞏固加強公共關系
? 引起媒體關注
針對這點進行的大量調查表明,在同時達到以上這些目標方面,展會比其它任何形式都更為有效。
(三) 評估、學習與交流
展會是直達商業核心領域的最合算的方式,因為除了交易,它還能:
? 了解客戶和潛在客戶的更多需求
? 迅速獲取產品種類和公司形象的回饋
? 建立并擴大潛在客戶數據庫
? 研究市場和競爭,評估市場潛力
? 緊跟創新和新技術
? 在市場保有一席之地
? 尋找到合適的代理商和批發商
? 啟動合作、聯盟,與他人進行合資
? 招募新員工
數據顯示,就市場信息和公司定位而言,展會在一個場館里就能滿足所有這些需求。
(四) 投資回報
展會可以帶來投資高回報,因為用于投資的時間和金錢將會得到極大的補償。此外,有展會的支持,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也會得到更多回報。
展覽業研究中心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通過展會確定重點潛力客戶的花費比現場銷售的花費低56%。
五、展會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除了參展本身的費用,參展商和觀眾在展覽期間還要花費大量金錢用于住宿、餐飲、交通、娛樂和其它間接服務。這些消費不僅可以提高當地商業利潤,通過提高稅收,還會對當地就業產生積極影響。
研究顯示,參展商一半的消費留在了參展城市或周邊地區。一名觀眾在城市里的日消費在200美元到350美元之間。據估計,一場展會給該城市或地區帶來的收益可以達到舉辦者開銷的六倍之多。這種效應被稱作“間接收益”。
此外,展會可以刺激國家產業,改進技術和設備,還能擴大進出口業務,尤其在欠發達國家。